struts2核心功能都是基于struts2拦截器的,而拦截器又是基于java的动态代理。
要实现struts2拦截器,需在struts.xml中配置拦截器,每个action可以指定拦截器,指定了拦截器之后默认的拦截器链就失效了,需要重新显示指定拦截器链
拦截器(interceptor)是Struts2最强大的特性之一,也可以说是struts2的核心,拦截器可以让你在Action和result被执行之前或之后进行一些处理。同时,拦截器也可以让你将通用的代码模块化并作为可重用的类。Struts2中的很多特性都是由拦截器来完成的。拦截是AOP(Aspect Objected Programing:面向切面编程)的一种实现策略。在Webwork的中文文档的解释为:拦截器是动态拦截Action调用的对象。它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使开发者可以定义在一个action执行的前后执行的代码,也可以在一个action执行前阻止其执行。同时也是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取action中可重用的部分的方式。谈到拦截器,还有一个词大家应该知道——拦截器链(Interceptor Chain,在Struts 2中称为拦截器栈Interceptor Stack)。拦截器链就是将拦截器按一定的顺序联结成一条链。在访问被拦截的方法或字段时,拦截器链中的拦截器就会按其之前定义的顺序被调用。
一.拦截器的实现原理:
大部分时候,拦截器方法都是通过代理的方式来调用的。Struts 2的拦截器实现相对简单。当请求到达Struts 2的ServletDispatcher时,Struts 2会查找配置文件,并根据其配置实例化相对的拦截器对象,然后串成一个列表(list),最后一个一个地调用列表中的拦截器。事实上,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灵活地使用拦截器,完全归功于“动态代理”的使用。动态代理是代理对象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不同的处理。对于客户来说,只要知道一个代理对象就行了。那Struts2中,拦截器是如何通过动态代理被调用的呢?当Action请求到来的时候,会由系统的代理生成一个Action的代理对象,由这个代理对象调用Action的execute()或指定的方法,并在struts.xml中查找与该Action对应的拦截器。如果有对应的拦截器,就在Action的方法执行前(后)调用这些拦截器;如果没有对应的拦截器则执行Action的方法。其中系统对于拦截器的调用,是通过ActionInvocation来实现的。
参考: